昨日是世界糧食日
  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
 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,2014年《世界糧食無保障情況報告》顯示,全世界的饑餓人口已減少3700萬人,下降到8.05億。如果每人都節約一粒糧食,就是為世界饑餓人口貢獻了力量。
  1粒米重約0.0225克,以沈陽市常住人口822萬計,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,可節約大米185公斤,一年下來就可以省68噸大米,摺合稻穀近118噸,按今年3月7日沈陽市(新民)稻穀收購價格1.38元/斤計算,可節省33萬元。
  按2012年沈陽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.3萬元計算,33萬元相當於一個農民乾25年的收入。
  2013年,沈陽市開始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。在水稻種植相關環節均有扶持政策,水稻種植將獲得財政補貼,而每一分錢均出自納稅人,所以珍惜每一粒糧食更為必要。
 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,目前全國有大約60%人口的口糧以大米為主,稻穀產量多年一直在我國三種主要糧食(稻穀、小麥、玉米)中名列第一。由於多年來世界水稻年度貿易量為2000萬~3000萬噸上下,僅相當於我國水稻年產量10%~15%,我國稻米供給如果出現明顯短缺,很難通過國際貿易解決。所以,確保水稻生產能夠滿足我國眾多人口的稻米消費需求,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。
  來自安徽省糧食局網站的信息顯示,“單獨兩孩”政策施行後,我國預計每年將新增1200萬左右的人口;隨著城鎮化的推進,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新增3億城鎮人口,加上居民食物消費水平提高和農產品工業用途的拓展,有專家測算,我國2030年糧食總需求將達到6.45億噸。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徐世鵬
  我們吃的叫粳(jīng)米
  院士曾一粒一粒選種子
  大家知道北方的大米叫什麼米嗎?
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的學生唐亮介紹,北方大米叫作粳米,它的種子是在成千上萬份稻穀中一粒一粒挑選出來的,再經過雜交組合優中選優,最終走上我們餐桌。
  陳溫福今年59歲,現為沈陽農業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、水稻研究所所長,是目前沈陽高校中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。北方人天天吃的大米,就有一部分出自陳溫福的水稻育種。
  陳溫福院士舉例說,他要在60畝試驗田種100萬株稻苗,然後在100萬株里挨個過“篩子”,選出3000株後再查每一穗有多少稻粒,稱每一粒有多重,磨出米時還要查看大米有無裂紋,最後選出900單株進入第二年的試險,經過漫長的六到七年重覆性的工作,才有可能形成一個水稻品種推廣種植。
  粳米強調米質和產量的結合,黏性強、脹性小,通俗地講就是口感“肉頭兒”,飯粒能夠粘嘴唇。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徐世鵬  (原標題:沈一年省下68噸大米摺合33萬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34ilvr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